這本『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』是在【得到】app上購買的電子書,最近開始喜歡使用電子書,可以隨時隨地的閱讀,搭捷運時可以拿出手機繼續上次的精彩內容,或等待別人的空檔再把手機拿出來翻翻最近做了那些筆記,不用特地帶著幾本書出門,節省空間與重量又能沉浸在新知中。
為什麼會讀這本書?
投資這件事是所有人都該學會的事情,投資最令人感動的地方是複利,愛因斯坦曾經說過【複利】是世界第八大奇蹟,然而投資自己是最有可能複利的一個機會之一,投資自己方法有很多種?我想了解藉由寫作能達到怎麼樣收穫。
作者是誰?
Spenser,香港知名自媒體人。 三十歲以前,他沒想過自己會出書,會有百萬粉絲,會在高房價的香港買房。是寫作,讓他少奮鬥好幾十年,憑著持續撰寫知識乾貨文,快速累積許多客戶。
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-史迪芬·平克:寫作之難,在於把網狀的思考,用樹狀結構,體現在線性發展的語句裡。
現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的時代讓大家的閱讀情景都放在手機上面,而面對充滿各種app誘惑,讀者的注意力非常容易被分散掉,耐心也非常有限,這時候寫文章不僅僅是把一件事說清楚就好了,面對這種情況作者也分享了四個方法:
一,講故事
二,設懸念
三,給代入
四,大逆轉
講故事,而不是講道理
人們往往會懷疑一個理論,但很少會苛責一個故事。很多流傳很廣的文章,結構並不複雜,往往都是講一個故事,提煉一個道理,再講一個故事,在提煉一個道理。
設懸念,哪怕是相對的懸念
如果你去研究一些影劇節目是怎麼製造出懸疑感,你會發現他們往往是通過剪輯製造出來的。寫文章也一樣,通過對素材的選取,對素材呈現順序的調整,任何一件事都可以製造出懸疑感。
給代入,製造熟悉感
給代入的另一個說法,就是製造熟悉感。人天生會重點關注自己熟悉或者跟自己相關的事物。所以,不管你寫作的主題是什麼,在文章裡都要刻意拋出讀者熟悉的問題,吸引他們的注意力,讓讀者感到你的文章跟他們有關。
反向鋪設,超乎預期
我們平常在寫文章的時候,要怎麼寫出反轉預期的效果?作者的做法是在前面做好反向的舖墊,假如你丈夫平常是多麽不浪漫,甚至加入他有一點木訥的細節。而到最後,他做了一件讓你感到很浪漫的事情,就會讓讀者覺得,天阿!原來他也可以這麼浪漫!這就是反轉預期。如果你想要反轉預期更加明顯,那麼你前面的故事要舖的更長落差就會更大。
文中提到:
做業務,每天跑客户,一年頂多幾千人。在網路上寫文章,一天甚至一個晚上,就有好幾千人。
那我還在等什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