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是小米科技在港交易所掛牌上市破百日,但不料股價未受到投市場的親睞,市值從掛牌到現在已經縮水了約2235億港幣的市值,《勵石商業評論》表示『市值的差距,是小米集團創辦人雷軍無法洗刷的原罪。』
股神巴菲特說過:
我從事投資時,主要觀察一家公司的全貌,而大多數投資人只盯著它的股價。
小米公司的全貌是什麼我們並不一定能全盤了解,但至少要知道他的商業模式:
鐵人三項模式,其中指的是硬件,互聯網服務與新零售。
小米商業模式的源點在於以互聯網思維打造硬件和軟件,積累海量用戶,通過服務變現。據國外科技公司預測,小米的“鐵人三項”生態模式將加速流量在小米生態內的循環,小米通過改造係統和推出輕應用等舉措將更多流量保留到係統層。
隨著硬件銷量的增加,生態的協同效應可讓用戶更具粘性,讓流量在生態內更好流動,帶動互聯網服務收益進一步增長。另外,未來AI+智能硬件的模式有望讓越來越多流量跳過UI和APP直接到達服務。
硬件:
小米手機在2018年第二季出貨量達到全球第四名,目前小米已經超越 Samsung 成為印度市場排名第一的廠牌, 除了手機,小米還戰略投資多項領域的硬件公司,如空氣清淨機,行動電源,掃地機器人,熱水器,吸塵器等。
互聯網:
小米目前有3億MIUI用户,1.3億手機月活躍用户和8500萬物聯網設備用户,基於此小米提供了一系列廣泛的互聯網服務,包括内容、娛樂、金融服務和效能工具。小米開發了38個月活躍用户超過千萬的應用程式和 18 個月活躍用户超過 5千萬的應用程式,包括小米應用商店、小米瀏覽器、小米音樂和小米影片。
換句話說,小米的互聯網服務目前所能看到的核心基礎是MIUI,基於MIUI中各項軟體,小米能夠從更多入口為用户增值服務和廣告服務。
其中廣告是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中的最大來源,但MIUI中的廣告一度成為爭議。早在2016年雷軍就對MIUI廣告過多的問題做出過回應,雷軍認為用户並不是討厭廣告,而是討厭“煩人的小廣告”,如果廣告過度影響了米粉的用戶體驗,米粉可以進行投訴,小米方面會立即處理掉。
撇除MIUI,小米在娛樂、影視方面也進行了深度佈局。目前小米已經佈局了遊戲、金融(小米金融)、文娛(多看閱讀、小米影視)等,其中手機遊戲的銷售、聯運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,音樂、影片月活躍用户為大陸手機廠商最高。
新零售:
原本就是以互聯網起家的小米,小米商城當然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,也在各個電商平台上家鋪貨,另外在世界各地開設線下專賣店小米之家的實體店面,小米之家坪效也是世界第二高,27萬人民幣,僅次於Apple的每坪40萬人民幣。
看完小米的商業模式後,我們來看看他的創辦故事與戰績。
創辦人雷軍,曾經的金山軟體董事長、著名天使投資人在40歲的時候決定出來自己創辦一間世界級的公司,雷軍本人是手機發燒友,自然決定做一間手機公司,於是開始遊說招募共同理想的人一起加入,先後找來以前在金山同事黎萬強,谷歌研究院的副院長林斌,Google高級工程師洪鋒,微軟工程院首席工程師黃江吉等超級豪華共同創辦人團隊。
從2011年10月20日發貨後的不到3個月的時間,小米就創下了100萬台的銷售業績。更令人驚奇的是,發貨當天,在短短3個小時內10萬部手機搶訂一空,2億元的銷售神話足以讓消費者對小米這個後起之秀刮目相看。
2015年,小米手機出貨量逾7千萬台,但隔年就跌到4千1百多萬台。在一片看衰聲中,2017年出貨量卻又重返9千萬台以上。雷軍說「這在全球手機產業極為罕見,沒有一家手機大公司銷量下滑以後,可以成功turn around(逆轉勝)!」
《金融時報》評價 「浴火重生的中國鳳凰。」
了解小米的商業模式與創業過程後我堅信目前股價暴跌只是暫時的,小米還是會再次浴火重生,絕對不是因為我被套牢才這樣認為。